相對于普通U盤,固態U在主要結構部件上沒有太大的差異,都采用了主控芯片加閃存的結構,但區別就在于固態U盤采用了更加優秀的SSD主控芯片,以及更高性能的閃存顆粒,因此固態U盤的讀寫速度要大大高于普通U盤。
 
固態u盤是什么?(固態u盤和普通u盤的區別)
 
以aigo U393固態U盤為例,它的最高讀取速度可以達到520MB/S,寫入速度可以達到420MB/S,1GB的文件兩秒鐘就可以傳輸完成,這樣的傳輸速度幾乎可以媲美移動固態硬盤了,而反觀傳統U盤,讀寫速度普遍在20-30MB/S,即便是主打高速的普通U盤,讀取速度不過為150MB/S,根本無法與固態U盤相比擬。
 
固態u盤是什么?(固態u盤和普通u盤的區別)
 
除了速度,在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,固態U盤也有優勢,上面說到,固態U盤都會采用優秀的SSD主控芯片,性能更強,算法也更復雜,更先進,不僅具備磨損均衡技術,在垃圾回收機制方面更加合理,帶來的優勢就是壽命更長,安全性和穩定性更好。
 
普通的U盤只能做成一個啟動U盤,而得益于主控程序以及高讀寫速度的優勢,固態U盤可以裝下一整個系統,甚至容量稍大一點兒的固態U盤可以把系統和常用的軟件整個裝下,通過WinToGo功能,可以不再局限于硬件設備,將系統隨時隨地帶在身邊,隨便一臺電腦都可以運行自己的系統,非常方便。
 
容量方面也是固態U盤的一大優勢,還是以我手上的這只aigoU393固態U盤為例,它有128GB,256GB,512GB,1TB四種規格,完全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,而市面上傳統U盤的最大容量只有512GB,并且由于傳輸速度的限制,大容量的普通U盤使用體驗也并不太好。
 
看了以上的內容,大家應該對固態U盤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,可以總結為,固態U盤具有傳統U盤體積小巧便攜的特點,同時又具備固態硬盤的性能和傳輸體驗,可以說同時兼顧了便攜性和高性能,這兩點也是我個人選擇固態U盤作為移動存儲設備的原因。
 
說了這么多,我們在購買固態U盤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呢?或者要注意哪些問題呢?這里面我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到大家的建議有以下幾點:
 
固態u盤是什么?(固態u盤和普通u盤的區別)
 
1品牌,要選擇比較知名的老品牌,像aigo或者一些在存儲領域比較有經驗廠商,這些品牌在技術和產品打造方面更為成熟,產品質量也有保證。
 
2 外觀設計,盡量選擇材質可靠,比如鋅合金材質外殼,高密度封裝工藝的產品,同時U盤的接口處盡量要有保護蓋設計,這樣在穩定性和耐用性方面會更有保障。
 
3接口,考慮到現代人經常需要用手機來傳輸文件,因此最好購買同時具有USB和Type-c接口的固態U盤,實用性更高,同時USB接口最好為USB3.1Gen2,傳輸效率更高。
 
4容量,這里要根據大家的需求來進行選擇,如果你僅僅是存儲一些不太大的文件,或者只是用來傳輸導入文件,128GB或者256GB就足夠滿足大多數人的使用,而如果你是作為系統盤裝一些大型游戲和軟件,或者影視剪輯或者媒體工作者,平常需要存儲大量的照片和視頻,那么建議還是買容量更大一些的,選擇512G或者1TB比較合適。
 
最后一部分要說的是,固態U盤與移動固態硬盤(PSSD)相比較有哪些優勢以及劣勢,以及我們該如何選擇。
 
我們都知道,同樣作為高速移動存儲設備,PSSD也有很多人使用,二者相比較的話,我覺得固態U盤在便攜性和體積方面占有巨大優勢,尤其是與手機,平板等設備配合使用時,固態U盤幾乎無感的重量和使用體驗是PSSD沒辦法給到的,也就是說固態U盤的使用場景更廣泛,易用性更高,要方便的多。
 
劣勢方面,我覺得主要在價格層面,由于固態U盤相比普通U盤價格要高,很多人覺得花上百元或者更高的價格去購買一款U盤,覺得價位有些高,他們寧愿去花幾百元去購買一款硬盤,心理價值感覺會更值。
裝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