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amd來到Zen架構開始,amd和intel的差距就越來越小,甚至還一度反超,AMD YES的口號也開始流行起來,但是為什么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會選擇intel的產品呢?
 
都說amd yes,為什么很多人最終還是選擇intel?
 
       1、amd在銳龍出現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給用戶留下了心理陰影
 
都說amd yes,為什么很多人最終還是選擇intel?
 
       從2006年Intel推出了Core 2 Duo處理器開始,amd就一蹶不振,價格雖然比intel便宜,但是性能卻被拉的老遠,當時amd也一直被大家笑稱為“農企”。直到2017年,AMD發布的第一代zen架構,這一現狀才有所轉機。但是這個過程持續了11年之久,已經給用戶留下來根深蒂固的印象,在那11年間,“i3默秒全”這句話也成了diy用戶的經典口頭禪。直到現在,對于一些不經常關注電腦硬件的用戶來說,一提到AMD就會本能的認為性能不如intel。
 
       2、amd第5代銳龍才算是真正的翻身之作,但定價卻并不友善
 
       amd的一代銳龍其實只能說是和intel拉近了一些距離,當時還并不能與intel抗衡。比如單核性能較差,游戲性能明顯不如英特爾,很難提升到4Ghz的頻率,初期的內存兼容性問題不小,跑高頻內存也非??催\氣。雖說支持AVX2指令集,但是只是半殘級別的支持,在許多專業軟件中發揮不出實力。當時喊出AMD YES的口號是因為AMD先比自身之前的產品的確有了非常大的進步,而且價格也定的比較合理。
 
       而二代銳龍仍然隸屬于第一代zen架構,只是在頻率和內存延遲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和改進,整體性能有所提升,但是遠遠談不上質變,此外,由于頻率提升明顯,所以功耗發熱也有了顯著提升,除了價格沒得說以外,銳龍2000系列算不上成功的換代產品。而對手那邊,英特爾此時也已經不再“擠牙膏”,推出了核心數量增加的8代酷睿,i7-8700K在當時單核頻率已經可以達到5Ghz,單核性能不是銳龍2000系列能夠相比的,而在多核環境下,6核12線程的8700K已經不輸8核心的銳龍了。
 
       2019年7月,AMD發布的三代銳龍才可以說是真正能和intel一較高下,此時的AMD才算的上真正的YES。因為飽受詬病的單核性能終于追上來了,甚至IPC效率已經超過了同期的英特爾,即使在一些過去的劣勢游戲項目中,AMD甚至可以做到反超,AVX2指令集也終于補全,在Adboe軟件中性能基本看齊英特爾。但是三代銳龍在單核性能上仍然整體落后,大部分游戲中也差一口氣,這個短板仍然沒有完全消除,此外還有嚴重的積熱問題存在。
 
都說amd yes,為什么很多人最終還是選擇intel?
 
       直到去年,amd發布了第五代銳龍才算是真正翻了身。在架構底層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,不管是指令發射流程,還是緩存結構都有了巨變,讓zen3架構的效能大幅度提升。此時,同期的intel 10代酷睿不管是從單核還是多核性能上都已經敗下陣來,不過此時AMD也在不斷地對產品進行漲價,從而阻擋了一部分打算轉入amd陣營用戶的腳步。
 
       3、AMD的營銷策不能保證經銷商的利潤,同時也讓消費者手中的產品貶值很快
 
       對于商家來說,amd的利潤不及intel,再加上之前人們對amd不好的印象,導致商家并不是很愿意推amd的產品。而且amd的cpu掉價很快,你今天1500購入的cpu,過幾個月可能就會掉到1000,商家不敢進貨,消費者買了之后看到大幅降價,心里肯定也不爽。
 
       4、經常關注電腦硬件的用戶才會選擇amd,普通用戶還是更愿意選擇intel
 
       雖然amd三代銳龍開始,性能的確不錯,但是只有少數關注硬件的用戶對其持認可態度。而大多數普通用戶其實并不會經常關注電腦硬件的發展動態,所以在他們的認知里還是intel比amd好。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,對于這些用戶來說,你要是給他推AMD的cpu,他會認為你是在坑他。另外,intel畢竟堅守了10余年的王者之位,其軟件生態圈的優勢要高于amd,軟硬件兼容性的問題要比amd好一些,所以為了穩定,很多用戶也更愿意選擇intel的產品。
 
       總結:都說amd yes,為什么很多人最終還是選擇intel?
 
       amd從銳龍系列開始,所做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而為什么大多數人最終還是選擇intel的產品,其主要原因還是歸結于老架構的amd給用戶留下的不好印象,另外營銷手段的偏差、軟件生態圈的問題也讓很多支持amd的用戶信心不夠堅定。而上個月intel發布的第12代產品,又再一次將amd壓在身下,接下來就看amd六代銳龍是否能再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了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裝機